游泳的人爬上岸。手里提着塑料桶,装满出海生活用品的渔民登船。他们交汇在两栋小楼中间。这里原先是冰厂旁的凿冰室,多年来向马上要启航的渔船输送冰块,现在,它是一家叫巴浪鱼的咖啡馆,向抵达的陌生人输送咖啡。 摩托车频繁往来。皮肤晒得黝黑的本地男人们站在对面冰厂危楼的二层走廊观望——
“巴浪鱼,干!我们那么多巴浪鱼还要巴浪鱼。”
“人家是喝咖灰的啦。”
“那我们喝咖灰有没有打折。”
……
一个因为小镇转型而出现在码头的咖啡馆,该如何去理解和进入当地?是“巴浪鱼”的经营者亚三与阿梅和作为设计方的我们最初需要产生的共识。在几经波折战胜了一个意图把它们刷成粉色以供拍照的网红店竞争者之后,我们尽可能地保留和还原了这栋建筑的原貌——被海水盐分腐蚀的墙体;裸露的钢筋;墙上的打冰、专业吊机、船员介绍电话,以及密密麻麻的船主姓名和渔船编号是渔港密织的信息网。
因原先是处理冰块的空间,所以小楼有着独特的尺度和空间感受,我们在设计中仿照了这种尺度——窄的门和楼梯、小小的通道和转折平台,但开放出大的窗口,将四周的港口景色输入室内。原本运送冰块的升降台,则一个沉降在一楼,一个被抬升到二楼,作为一个小的展览空间。
在一些细节上我们做了比较克制的处理,让它们和粗旷的界面不违和但显露出品质感。业主在灯、家具和艺术品上的选择,也恰到好处增添了这个小楼的装饰主义色彩和主人趣味。
在两栋小楼边上,一艘船的骨骼,被拆散重组成一个棚屋的骨架,当地渔女织的彩色渔网在骨架间绷紧,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里是等候登船的人、钓鱼的人、救援协会的人、冬泳的人和喝咖啡的人共有的阴凉地。